《水运管理》2018年第3期

 

【题名】我国国际海上客运企业信用评估体系的构建
【作者】李睿
【摘要】为响应"信用中国"总体部署和"信用交通"建设方案要求,结合我国国际海上客运市场发展和监管现状,分析我国国际海上客运企业信用评估体系的政府评估和社会第三方评估两种方式的优缺点,设立国际海上客运企业信用评估体系的各层指标,提出在评估体系建立后应关注评估结果的应用、评估信息对接"信用交通"数据库和建立信用违约披露机制等3个方面工作。建设我国国际海上客运企业信用评估体系,既有利于促进我国国际客运市场转型升级,也有利于创造和维护健康有序、开放共享的市场环境。

【题名】基于事故树分析的薄膜型LNG船泄漏事故原因分析
【作者】高建丰,袁健威,徐文祥,邱云钦
【摘要】为预防LNG船泄漏事故发生,对近年世界各地LNG船泄漏事故进行调查分析,以薄膜型LNG船为研究对象,采用事故树分析法建立以"薄膜型LNG船泄漏"为顶上事件的事故树,对选取的38个基本事件进行系统分析,总结出各基本事件对造成LNG船在装卸、运输过程中泄漏的结构重要度,从船舶设计选型、预防部件老化、安全操作、安全预警等方面提出防范泄漏事故发生的措施。

【题名】增强现实技术在船舶导助航领域的应用
【作者】邹帆,霍虎伟
【摘要】为解决传统船舶导助航领域的难题,介绍增强现实技术(Augmented Reality,AR)的特点和应用及发展趋势,分析传统船舶导助航技术的现状和缺陷。在此基础上对AR技术在提升船舶导助航方面进行设想及分析,并提出其在船舶导助航应用上需解决的一些关键技术。

【题名】关于我国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由贸易港的思考
【作者】纪元香
【摘要】为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由贸易港之路,分析我国在自由贸易港建设方面的探索历程,指出当前自由贸易试验区存在着缺乏法律保障体系、政出多门、信息不能共享、手续复杂繁琐等问题。参照对比国外自由贸易港建设发展历程,结合我国国情,认为应通过人大"先立法,后设区",先制定《自由贸易港基本法》,而后制定适合各地具体情况的自由贸易港法律规范,从而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由贸易港法律保障体系。

【题名】基于共享理念的京津冀港口群效率优化
【作者】吴利娟
【摘要】为更好地了解京津冀港口群及各港口的效率运行情况,选取2005—2015年京津冀港口群及各个港口的3个输入指标和2个输出指标,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分别对港口群和各港口效率进行测度。结果表明,港口规模无效率是造成港口综合无效率的主要因素,港口群投入过剩和重复建设等问题严重。从共享的角度提出实现信息共享、实现技术与人才共享、实现基础设施与业务共享等资源整合的建议。

【题名】新形势下武汉水运发展策略
【作者】陶加源,胡空
【摘要】为完善武汉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提高武汉市水路运输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探讨武汉水运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其发展需求。在此基础上提出武汉水运发展策略:加强水运通道建设,构建畅通、高效、平安、绿色的航道网络体系;加强港口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布局合理、功能分明、绿色高效现代港口体系;加强船舶运力革新,构建标准化、大型化、专业化的绿色运输装备体系;发展现代航运业务,构建便捷、高效的运输服务体系;推进集疏运服务,构建较为完善的多式联运体系;加强信息化建设,构建反应迅速、运转高效的安全监管体系。

【题名】疏浚船舶资源整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作者】钱增卫,徐惠忠
【摘要】为发挥疏浚船舶应有的作用,整合疏浚船舶现有资源,在分析国内疏浚船舶现状的基础上,指出其存在的缺点。针对现状的不足,提出应对措施:完善硬性管理、形成良性船员激励机制、注重科学发展、优化软性管理、突出主体地位、突出氛围管理。

【题名】舟山海上搜救现状及对策
【作者】李志亮,刘虎,艾万政
【摘要】为提高海上搜救工作的效率和成功率,针对目前舟山市海上搜救现状进行调研,指出目前舟山海上搜救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公务搜救能力不足;辖区渔船数量多、作业较分散;船员整体素质低、互救意识不强;船舶安全性能差;海上搜救的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优化海上搜救能力对策有:加强公务搜救力量队伍建设;加强对船舶的管理,提倡船舶间的互救精神;建立海上搜救补偿机制;保持既有优势,继续发展民间搜救力量。

【题名】波浪能发电技术在船舶上的应用
【作者】熊玮,谷汉斌,刘海源,K.THIRUVENKATASWAMY
【摘要】为保护环境、节能减排,推进可再生能源——波浪能的利用,回顾波浪能发电技术发展史,从波浪能转换装置优化和应用两方面概述其发展情况,分析波浪能发电装置在船舶上的应用实例,归纳适合各种船舶特点的波浪能发电装置类型,总结波浪能发电装置在船舶上的应用趋势:在船舶设计初期,充分考虑波浪能的利用;将波浪能发电作为船舶辅助和生活用电;将波浪能与其他新能源联合应用。将可再生能源波浪能应用在船舶发电上,可有效降低船舶排放,有利于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

【题名】航海院校教学实习船的共享实践
【作者】胡代赟,彭启高,蒋谦
【摘要】为培养出更多优秀的航运人才,分析航海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阐述提高航海院校教学实习船使用率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对大连海事大学、上海海事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和集美大学教学实习船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介绍航海院校在校际之间和校企之间运用共享理念共享教学实习船的实践情况,提出搭建共享服务平台、加强校企沟通、加强对学生职业引导等建议。采用共享模式,对提高教学实习船的使用率,提高航海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版权所有 2004 水运管理杂志社